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新民艺评|如何复原900年前南戏“鼻祖”的拙朴?

2023-08-21 03:20:23 来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宛平剧院日前举行的“戏从温州来”文化周有专场演出,《杀狗记》《荆钗记》《张协状元》等精彩纷呈,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其中昆剧《张协状元》更是一票难求。《张协状元》是目前发现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南戏剧本,由张烈编剧、谢平安导演、永嘉昆剧团演出,它给我们呈现出南戏最拙朴的戏剧样态。

自科举考试兴起,“脔婿”即榜下捉婿现象层出不穷,登科改变自身命运成为书生们的奋斗目标,这些故事成为传统戏曲一类题材,有如南戏《王魁》《赵贞女》《荆钗记》等,《张协状元》里枢密使相王德用也是从考试榜单《登科记》中挑选女婿。张协因考中状元后对贫女背恩忘义,使他成为“渣男”“负心汉”的代名词。昆剧《张协状元》不美化张协,也不妄给张协重塑金身,展现原本里他落难时苟且于“名节事小,性命事大”,发达时虚伪而“性命事小,名节事大”,人性真实至此。

《张协状元》原本保留了说唱文学的遗痕,演员有时会脱离所扮演的角色跟观众有大量交流,即打破“第四堵墙”。昆剧《张协状元》里的庙判和庙鬼既是戏中人,又是看戏人。他们有时充当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创作主旨,有时补充剧情评点角色的动作行为,他们有时候是神,有时候是人,甚而有时候是门。看到张协被强盗打劫,庙判愤恨不已,他跳出来说“可恨!光天化日强盗横行”,欲上前阻止,被庙鬼拦住,劝解道:“泥塑木雕,眼开眼闭,少费精神”等等。剧中保留了大量的温州方言,“开门要响,关门要迷”,还借着庙判和庙鬼之口向观众解释一下“关门要迷”就是关门要严丝合缝的意思。庙判和庙鬼用这种戏曲插科打诨的方式在角色之间跳进跳出,看似跳脱也在情景之中。

宋元时期演员的行当分工远不如今天分工之细密周致,戏班规模小,演员个数很难跟剧中角色一一对应,因此“改扮”是家常。昆剧《张协状元》把“改扮”发挥到了极致,除张协由一人从头演到底,其他演员分饰多角,台上忙得不亦乐乎。6名演员分饰剧中12个角色。生扮张协;旦扮贫女又改扮胜花;丑扮王德用、小二、强盗甲;末扮大公、祗侯、黄门、强盗乙;净扮庙判;丑扮庙鬼。

昆剧《张协状元》将原本中的“拟物”“拟声”呈现在舞台上。如古庙的庙门,状元府第的门都由庙判和庙鬼兼任,但摇摇欲坠的残破庙门和宽阔豪横的府第高门是不一样的展现方式。这个门是活的,小二可以肆意扒开门缝观看古庙内情形,当他撞开门时还说“今朝这门软哄哄地不经碰”,观众自是会心一笑。门开门合还辅以庙判和庙鬼的声音伴奏。这是“拟门”“拟声”。小二弯腰双手俯地以背当桌即是“拟桌”,演员一个稳稳的“骑马蹲裆”动作就完成原本中的“虚坐”提示。

当昆剧《张协状元》以古早味、接地气、拙朴感走进我们视野的时候,那种烙刻在我们遗传基因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瞬间被激活。瓯江澹澹,江中孤屿,经过900年的岁月沉淀,南戏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追寻戏曲文化的根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更要传承守护好我们的南戏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担当。(朱锦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