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蓬莱区肉鸡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全国起步较早的地区,发展壮大于80、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猛。白羽肉鸡是蓬莱区主要肉鸡品种,饲养占比接近100%。近年来,蓬莱区聚焦白羽肉鸡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链条延伸、资源循环和标准化生产,走出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白羽肉鸡现代化养殖发展之路。目前,全区现有肉鸡规模养殖场165家,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接近100%,共存养父母代肉种鸡340万套,肉鸡存栏约900万只,年出栏商品肉鸡4500万只,肉鸡产值约占蓬莱区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为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白羽肉种鸡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抓核心、强种源,建立现代肉鸡良种繁育体系。目前,蓬莱区现有父母代肉种鸡场4家,其中龙头企业—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父母代肉种鸡养殖企业,年孵化商品代肉鸡苗3亿多只,在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父母代肉种鸡养殖环节,不断规范完善父母代种鸡场建设,着力提高肉鸡良种的繁育层次和能力,运用“纵向联栋通风”“人工授精”先进技术,保障种蛋受精率和品质,为鸡苗孵化打下良好基础。在孵化环节,通过引进比利时、法国等地的顶尖孵化设备,进行鸡苗孵化和筛选,产出的鸡苗整齐度高、抗应激能力强,在全国鸡苗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抓技术、强标准,促进养殖规模化提档升级。近年来,蓬莱区依托民和牧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区肉鸡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养殖提升改造,商品肉鸡养殖方式已基本全部为三层、四层立体养殖,实现了供料、供水、通风、除粪等全自动化,有效提升全区白羽肉鸡标准化养殖水平。科学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禽类疫病,积极开展民和牧业禽白血病两场创建,提高种禽场管理水平、疫病防控能力和种质质量。目前,蓬莱区共有4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民和牧业自主研发的“商品肉鸡八层立体养殖技术模式”,通过采用自动化多层平养设备,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升肉鸡智能化管理水平,达到每平方米可年产1吨鸡肉的行业领先水平。
抓市场、强融合,推动肉鸡产业纵向延伸。以禽肉精深加工为方向,抢跑鸡肉预制菜加工赛道,加快推动蓬莱区肉鸡产业“接二连三”,构建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形成“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智能仓储→冷链物流→废弃物转化→饲料、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供热→粮食/果蔬种植”的区域全产业链条,增强全区白羽肉鸡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蓬莱区年生产肉鸡饲料40万吨;建成占地34740平方米肉鸡屠宰加工车间1个,年可生产鸡肉产品7万吨;建成占地21990平方米熟食加工车间1个,年可生产鸡肉熟食品1.5万吨。
抓安全、强品质,全力保障禽肉质量安全。不断健全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对全区规模肉鸡场、屠宰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网格化监管。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试点创建,指导养殖场户安全、规范用药,保障养殖投入品高效安全。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商品鸡一场、二场成功创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2022年度省级达标养殖场。定期开展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抽检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大养殖、屠宰环节质量监测力度。2022年,累计抽检兽药、饲料、禽肉等各类样品164批次,合格率连续3年达到98%以上。
抓生态、强循环,促进产业发展可持续。积极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增强肉鸡养殖企业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民和牧业粪肥还田种养结合样板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区肉鸡养殖粪污还田利用,深度挖掘产业生态价值,促进肉鸡产业从增产向提质转变,促进种养有效衔接。建立以民和牧业沼气工程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绿源有机肥、洪祥有机肥等生物肥加工为纽带的粪污集中处理模式,以及养殖场、专业户自行收集处理就地就近全量发酵还田模式等处理利用模式。目前,全区建成利用禽粪加工有机肥厂家4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俊辉 报道)
责任编辑: 从春龙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
关键词: